统计与数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学校开设的统计科。1980年招收首届商业计划统计专业本科生,1990年获批经济统计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经济统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全国首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取得好成绩,居浙江省第1位;2023年11月,统计学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
学院具备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经济统计、应用统计、数理统计、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大数据统计、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国土资源统计7个二级博士点)和流通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博士点。学院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流通工程与管理交叉学科(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硕士点以及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点。学院设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
统计学是我校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之一,在教育部第三、四轮学科排名中,统计学进入全国前10%,获评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继续取得好成绩,居浙江省第1位,彰显其在国内统计学领域的标杆地位。2017年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022年被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确定为优先发展学科,2023年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学科以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和2035年力争接近世界一流学科水平为目标,形成社会经济统计、理学统计、统计数据工程化并举发展的学科新格局。
平台资源丰富多元,成果斐然。目前,学院已构建起一系列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涵盖国家特色专业(统计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统计学专业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习基地)。
同时,学院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拥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经济运行态势预警与模拟推演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也取得了显著突破,2024年,统计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功通过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这一标志性成果意味着学院的国际化科研合作已跃上新的发展台阶。
学院聚焦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强化特色领域培育机制,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统筹推进科研创新体系优化升级。202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70余项,各类项目累计到款经费6000余万;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其中SCI、SSCI、EI收录论文45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25部;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奖等重要奖项20余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39人;博士88人。学院拥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12人,省教坛新秀1人。
学院现有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省级大数据专业教材研究基地。
学院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培育高层次教学成果,获评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获评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38人次。《概率论》等累计获批国家和省一流课程15门,《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等建设成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省级规划教材3本,省级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5项,十四五“四新”教材建设项目6项。与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队等单位,共建数据驱动型校外实践基地3个,“柯桥·中国轻纺城实践教育基地”入选浙江省“十四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互融互促,示范创建质量创优成效显著。2024年,学院党委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经济统计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经济统计教师党支部通过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2023年,经济统计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经济统计研究生第二党支部通过“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验收;组织拍摄的微视频《两弹一星敬脊梁,青春之行育英才》,获教育部关工委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微视频(全国60项);《选择》获浙江省廉洁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1名教师获评“浙江省师德楷模”;1名教师获评浙江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2名教师获评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个人,1名教师入选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名学生入选浙江省研究生党员标兵;1名学生获评浙江省研究生“三助岗位之星”;1名学生获评浙江省“勤工岗位助学之星”;1名学生获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学院党建工作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四十余年来,一代代统计人始终秉承育人初心,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使命,不断探索适合统计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锻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聚焦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数据科学人才的培养。截止2025年3月11日,各类在校生总人数1654人,其中本科生1124人、硕士生398人、博士生116人、国际生16人。2024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43.97%。
近三年,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果丰硕。学院学生获得国际奖55项、省级以上竞赛奖超600项,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3项、金奖16项,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25项;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82项;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其中8项案例入选“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为全省大学生搭建高水平学科竞赛平台,连续组织承办13届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5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浙江省选拔赛,服务全省超5万名师生。
2020年以来,获浙江省优秀学位论文10篇(其中,博士6篇,硕士4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显著提升。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2006年以来先后研发了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柯桥中国纺织指数、杭州跨境电子商务指数等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指数,其中6项指数进入商务部“商务预报”权威发布。近五年,教师撰写的近20份咨询报告,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学院社会服务有关情况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人民网、杭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统计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10%。学科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研究成果屡获《统计研究》及统计学国际顶刊发布,并在《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20余次,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永康世界五金指数”“中国横店影视文化产业指数”等指数产品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品牌,社会应用价值获广泛认可。学科始终以开放姿态引领学术前沿,深度参与统计学交叉融合发展,成立“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队等机构共建数据驱动型实践基地,在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支撑。